掏出怀表,宇文温看了看,按照今日的安排,距离刘炫对《尚书》答疑还有一段时间,所以他要在这段时间内,和杨济把‘剧本’定下来。
“你有信心怼赢刘光伯么?”
“大王,何为‘对赢’?”
“啊,那就是辩赢的意思。”宇文温很快就冷静下来,他在评估双方的‘战斗力’,而杨济在接下来的‘战斗’中,‘战斗力’是受到限制的。
按着杨济所说,那位明代的梅助教编纂了《尚书异考》,宇文温虽然没看过这本书,但他的逻辑很清晰:万一《尚书异考》之中引用了不曾在这个时代出现的文献,那该怎么办?
和强者辩论,只要你有一个破绽,就很容易被对方紧抓不放,继而导致全盘崩溃,宇文温一直小心防备不让自己露破绽,所以也很在意一会即将开始的辩论之中,杨济会露出致命破绽。
刘炫何许人?闭门苦读十年的学霸,如果杨济辩论时引经据典,出现了奇怪的书名,刘炫和刘焯哪里会放过,不依不饶的追问之下,杨济该怎么办?
说那是上古残本?某日跌落悬崖大难不舍,机缘巧合之下与石窟之中偶得?这种借口和耍赖皮有什么区别?
更别说万一说漏嘴,引经据典的时候把隋唐、宋元甚至明代的人名说出来,人家追问的时候,该怎么解释?
或者不小心说“贞观年间,孔颖达所编纂《尚书正义》”,那么贞观是什么年号?还有你说的孔颖达,如今正坐在堂下听课啊喂!
Loading...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】or【退出阅读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尝试更换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Edge浏览器】打开多多收藏!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、Wifi。
收藏网址:www.lenglengbb.com
(>人<;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