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七十八章 好处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

西阳,总管府署,将作大监宇文恺,以及冬官府的几位官员,此时正围在一座大型沙盘边,拿着手中厚厚一沓资料,听着总管长史郝吴伯的介绍。

而郝吴伯要介绍的是一个水利工程,名为“叶宛漕渠”。

叶宛道,是连接荆州和中原的一条要道,自从春秋时就存在,当年是楚国出击中原的重要通道,千百年来,这条叶宛道的地位无法取代,是独一无二的。

而这条道路,一直都是陆路,所以运输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很难继续提升,因为要想增加陆运的运输能力,就得增加驮马和青壮,而驮马和青壮需要消耗大量粮草。

驮马和劳力的大幅增加,到一定程度后反而得不偿失,因为这会让运输成本大幅增加,出现一个极其荒唐的现象:为了把一斛粮食运到目的地,要消耗七到八斛粮食。

如此高成本的运输成本,哪怕朝廷的财力再雄厚也无法长期维持。

造成如此问题的原因,是陆地运输的消耗问题,和移动速度有关,一般来说,大队伍出行(大量徒步人员)时,移动是每日三十到四十里,运粮队的移动速度高不到哪里去。

正是陆地运输的速度瓶颈,导致成本上升。

参与运输的驮马和青壮,在路上多耗一日,就多消耗一日的粮草,而每一辆马车的载货重量是有限制的,这都制约了陆地运输的效率。

所以,漕运才是大宗货物运输较为理想的方式,漕运的运输能力比陆运要强,一艘漕船的载货量动辄上千斛,所需船夫和纤夫,却比同样载货量的马车车队少,粮草消耗小。

Loading...
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】or【退出阅读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
尝试更换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Edge浏览器】打开多多收藏!
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、Wifi。

收藏网址:www.lenglengbb.com

(>人<;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