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311章 黄须儿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

黑暗中的点点荧火正在放大,目光所及之处愈来愈多。

马岱猛然惊醒,大喊:“戒备!”

号角声响起,临时搭起的箭楼上点起火把,架起连弩,严阵以待。

箭楼上起初没有点火把,并不是想上弩兵们安心睡觉,而是这火把的照亮范围确实有限,除了告诉敌军这儿有一座箭楼外,并不能起到探视远处敌情的作用。

现在全军拿起武器准备御敌,自然要点亮营寨,才能尽快的做好充分的准备。

一些独立的单位,点燃火把也是很方便的:只需要运用他们英明伟大的主公发明的火折子就可以了。

火折子是用浸泡发烂的白薯藤蔓,拿出捶扁,加上棉花,芦苇一起捶烂,晒干后加入硝、硫磺、松香,樟脑等易燃物质和多种香料而制成的。由于密封的材料隔绝了氧气,所以不会燃烧。当需要使用时,可以将盖子拿去用力吹风,在氧气的作用下,里面的燃烧物就能够被点着。

硝,其实早在战国时期就被充满了勤劳和智慧的医家用于医药。当时写作:消石,后来二字合一,就有了“硝”;

至于硫磺,《神农本草经》就有了关于硫(磺)的提炼方法。

那么问题来了,硝和硫磺都有了,木炭并不难找,李奇为什么没有干脆发明出火药呢?

原因并不难以理解:从火药的发明到火器在军事中的应用,是一件漫长而曲折的过程。

公元808年,在唐朝炼丹家清虚子撰写《太上圣祖金丹秘诀》中提到的“伏火矾法”是世界上关于火药的最早文字记载。直到10世纪初的唐代末年,火药开始才在战争中得以使用,而且仅仅是比以往更方便纵火。又到公元1000年(宋真宗咸平三年)和公元1002年(咸平五年),神卫水军队长唐福和冀州团练使石普,才先后分别在皇宫里作了火箭,火球等新式火药武器。

Loading...
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】or【退出阅读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
尝试更换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Edge浏览器】打开多多收藏!
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、Wifi。

收藏网址:www.lenglengbb.com

(>人<;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