却说水泥作坊的劳保防护问题不容忽视,李申之发动了身边的所有力量去收集绸。
坐守应天府的张浚得知之后,甚至连自己家中的存货,留着给丫鬟嬷嬷做衣服的绸都捐了出来。
没用多少时间,便收集到了足够多的绸,送到了李申之坐落在小山坡上的指挥部。
任务虽然完成了,但是过程稍微有些出人意料。
真正在市场上买到的绸并不多,而大户人家的捐赠竟然占到了八成多的比例。
不得不说,在这个时代,大户人家就是社会财富的蓄水池。
正所谓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。
大户人家里堆积的物资直至腐烂都未再见到阳光,而普通人家可能从睁眼到闭眼,终其一生都没见过这些腐烂的物资在未腐烂之前是什么样子。
当拿到绸的时候,并没有按照李申之的设想去做口罩,而是阴差阳错地出现了更好的方法。
事实证明,李申之把这件事想简单了,也想复杂了。
他把造口罩想得太简单,而又把防尘措施想得太复杂。
机器造口罩当然容易,“啪”一压,一个口罩面板好了,再“啪”一穿,挂耳压上去,一个口罩就成了。
而手工制作,需要先把绸裁成合适的大小,然后再像缝麻袋似的缝上耳挂。
裁下来的绸没有封边会导致串线不说,用缺乏弹性的材料制作出来的口罩,尺寸的通用性也是个大问题。
而这样的技术难题在李铁牛这里一秒钟就得到了解决。
Loading...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】or【退出阅读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尝试更换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Edge浏览器】打开多多收藏!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、Wifi。
收藏网址:www.lenglengbb.com
(>人<;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