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精卫填海”的典故出自《山海经·北山经》。“精卫”是古代神话中的一种鸟,相传是炎帝的女儿,由于在东海中溺水而死,所以死后化身为鸟,名叫“精卫”,常常到西山衔木石以填东海。精卫的这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著精神为世人所称颂。
273.“心中为念农桑苦,耳里如闻饥冻声”是唐朝哪位诗人的名句
2003年10月1日,陕西省13万民众因洪水受灾。在看望了灾民后,温家宝以“心中为念农桑苦,耳里如闻饥冻声”的诗句告诫当地官员,要时时惦记着百姓的疾苦。②
“心中为念农桑苦,耳里如闻饥冻声”一句出自唐朝白居易《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》一诗,意思是,因为想着农民生计的艰难,致使耳旁经常响起贫民冻馁饥饿之声,真挚地表达了诗人为贫民着想的可贵精神。
274.“四百万人同一哭,去年今日割台湾”描述的是什么事件
2004年3月14日,温家宝会见中外记者,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,温家宝说:“明年是《马关条约》签署110周年,这里我想起了1896年4月17日,一位台湾诗人用血和泪写的2828个字的诗,他的名字叫丘逢甲,是台湾彰化人。他说:‘春愁难遣强看山,往事惊心泪欲潸。四百万人同一哭,去年今日割台湾。’。”③
“四百万人同一哭,去年今日割台湾”是清代诗人丘逢甲《春愁》中的诗句,意思是台湾的四百万同胞齐声大哭,去年的今天,就是宝岛台湾被割让的日子。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,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《马关条约》,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、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。1896年春,即《马关条约》签订一年后,诗人痛定思痛,写作了《春愁》一诗,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。
Loading...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】or【退出阅读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尝试更换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Edge浏览器】打开多多收藏!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、Wifi。
收藏网址:www.lenglengbb.com
(>人<;)